高阳历史小说作品全集(共10册)_紫玉钗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紫玉钗 (第2/19页)

她小玉好了。”净持抢着说了这一句。
  “噢,噢,那么,我从命。”李益更高兴了,“小玉,多谢你。让我敬你一杯!”
  “谢我什么啊?”
  “多谢你赏识我的诗。”他一饮而尽,斟上半杯酒递给小玉。
  她分两口喝完他所敬的酒,笑道:“我也该多谢你,多谢你那些好诗,供我排遣寂寞黄昏。”说着,满斟一杯,她自己先啜了一口,多下的递还李益。自然,他又喝得涓滴不留。
  “再喝一杯!”小玉擎着银壶说。
  “我量浅。只是你要我喝,我当然喝。”
  “既然如此,”小玉回头吩咐浣纱,“取那只玉觥来!”
  那只巨觥,足容十杯,明是故意捉弄。李益真的量浅,但说出来的话不能不算,抵拼一醉,该有代价。“小玉!”他指着满觥的酒说,“你唱支曲,我干了它!”
  “不!”她畏缩地笑着,“我不会唱。”
  “你骗我!”李益转脸向净持说,“谁都不会相信她不会唱吧?”
  净持向小玉使个眼色:“你就唱一支。”
  于是,浣纱取来琵琶,交到小玉手里。她调一调弦,向李益说道:“唱一首‘北歌’。我唱你和。”
  “唱什么?”李益问,“《紫骝马》《折杨柳》,还是《陇头水》?”这些都是“北歌”中最有名的诗——李白和卢照邻的作品。
  “你听了就知道了。”
  小玉五指一挥,大小弦中洒落阵阵疾风暴雨;然后嘈嘈切切,转为怨妇私诉之声,忽然铮铮两响,琵琶声寂,一缕浏亮的清音,破空而起:
  “入夜思归切……”
  怪不得说“听了就知道了”,唱的是李益自己的诗——《夜上受降城闻笛》。小玉的声音太美了,他不敢相和,怕破坏了它,只深深点头,一半赞许,一半致谢,然后凝神静听着。
  “……笛声清更哀。愁人不愿听,自到枕前来!”
  上半首唱得凄怨欲绝。下半首音节一振,变为沉郁苍凉:
  “……风起塞云断,夜深关月开。平明独惆怅,落尽一庭梅。”
  李益干了那一巨觥酒,如牛饮般,喉间啯啯有声。放下玉觥,只见泪痕满面,净持和鲍十一娘都吓慌了,一齐问道:“怎么了,怎么了?”
  李益摇摇头,他不愿说他心里的感觉,也说不明白。受降城上,霜月双清,那一缕呜呜咽咽的笛音,勾魂摄魄,唤起无限乡思——淡忘的记忆,此一刻在小玉的歌声中重现。于是,情感一向脆弱的李益忍受不住了。
  “都是我不好。”明白他的心境的,只有小玉,“我不该唱十郎这首伤心的诗。”
  这一说,净持和鲍十一娘才能约略意会。“来,来!”鲍十一娘眉花眼笑地说,“我也来献献丑。”
  既老且丑的鲍十一娘也要一逞歌喉,那会唱成什么样子?因此,连侍儿们都拍手嬉笑,准备看她真的“献丑”!
  “十一姨!”小玉重又扶起琵琶,拨着弦问道,“你唱什么?”
  “不用,不用。”鲍十一娘摇手答说,“不用你瞎起劲,我唱《回波乐》。”
  “哟,那得要且唱且舞。快拿红氍毹来!”
  “没有那些讲究。”鲍十一娘一面说,一面手舞足蹈,挤眉弄眼地唱了起来。
  回波词照例六言四句,中宗朝盛行于宫廷中,常由被召宴的群臣,临时撰词献舞。因此,如有谏请讽喻,不便明言,便借回波词寄意。最有名的一个故事是,沈佺期得罪流放岭南,之后蒙恩召还,但一切荣典并未恢复。有一次他在中宗的筵前,献唱回波词:
  “回波尔时佺期,流向岭外生归;身名已蒙齿录,袍笏未赐牙绯。”
  于是,中宗复赐以绯鱼袋——五品以上官员出入宫禁所用的凭证。
  鲍十一娘难道也有自撰歌词的才情?李益十分疑惑,因此格外加了几分注意,听她唱的是:
  “回波尔时栲栳,怕婆却也大好;从前且有裴谈,眼下无过李老。”
  唱到最后两字,拿手直指着李益,一时满堂大笑——那也是个有名的故事,中宗朝时,以滑稽为帝后所喜的优人臧奉,献唱此词取媚于韦后。当时有两个怕老婆出了名的人,一个是御史大夫裴谈,一个就是中宗。
  原词是“外头且有裴谈,内面莫如李老”,李老即指皇帝。而现在鲍十一娘却是故意改动几个字,跟李益开了个玩笑。
  “插科打诨,只是要博十郎一笑。”鲍十一娘又替李益斟了酒,“十郎,宽饮一杯!”
  这一杯下去,李益的酒量到了极限,只觉人影晃动,胸中翻翻滚滚地想呕,赶紧闭上了眼,尽力按捺着。
  “啊呀,真醉了!”他听见净持在埋怨小玉,“十郎酒量不好,你不该灌他那一觥。”
  “醉了怕什么?”是鲍十一娘在替她辩护,“来!浣纱、桂子,把十郎扶进去睡。”
  胸中作呕,心里却清楚,李益一半无法睁开眼来,一半却是故意装糊涂,看她们把他扶到哪里去。
  扶到一个香味馥郁、衾枕软滑的地方,不用说,那是小玉的卧房。但又怕不是,想睁开眼来看一看,不知怎么又不敢,仍旧闭着眼,听任那些柔滑的手,替他脱靴卸袍,安置在床上。
  心中疑疑惑惑一直在想自己身在何处,但到底不胜酒力,渐渐地什么都不知道了。
  一觉醒来,银 微明,照见红罗帐中、鸳鸯枕上一弯黑发,随即又闻到甜甜的肉香。手一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