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54节 (第2/3页)
,众人自然都要借此机会搏一搏名声,一时便有郎君提议,说不妨众人先来联句一番。 皇帝听了有趣,也爱看这些年轻人们展露锋芒,便笑道:“这一届的年轻人们,倒是额外的有朝气。” 言罢便许了彩头,说哪位拔了头筹,便要在藕园的双望楼上为他挂上大作。那双望楼历来所藏,皆是名家名作,对文人而言,作品能够在其中展出是极大的荣耀,众人一时纷纷应和。 因着江锦才名在外,又已入官场,这种场合虽然也会露脸,却会刻意不拔头筹,便由他最先起赋。 江锦见惯了这等场面,倒是习惯,只道:“今至于藕园,与诸君为文酒之会,时时构咏,乐不可支。则慨然共忆梦得,而梦得亦分司至止,欢惬可知,因为联句。” 他起了个头,算是序言,并不打算往下再赋诗,以免抢了旁人风头。众人赞了声好,一面是因为江锦的才气,一面也看出他有意相让,想要显露才情的郎君们便又赶着往下接。 娘子们这头,大家都自矜身份,倒是无意于当众献艺,却也要赋诗起颂。江苒素不工诗词,不太愿意参与,好在边上便是蓝依白,由着她为自己糊弄了几句过去。 可出人意料的是,江苒等人竟在席间又看到了一眼熟之人——竟是那赵修明。 仔细想想,也不太奇怪,他在楚国公府上任教,虽身份不显贵,可也算是国公府的座上宾,也有些才名在外,这等宴席,也是能来的。 赵修明即便在这样的场合之中,依旧只是穿了一身萧萧肃肃的白衣,瞧着很有几分风骨,他联句罢,众人纷纷夸赞,说闻得此句,犹如凛冽清泉,涤清了凡尘污浊,又见山高悠远,意境迷人。 赵修明端着酒杯谦虚了几句,却是下意识地往江锦那头看了一眼。 却不料叫江锦撞了个正着,大公子嘴角噙笑,瞧着十分有气度,遥遥冲着他举杯。他于是宽容大度,就愈发显得赵修明小肚鸡肠,如此对视之下,赵修明便匆匆撇开头,不愿与他再对上了。 江苒乐得看这场热闹,把眼前那一碟子莲子吃得一干二净,未几宫人便又送上一叠新鲜的来。 酒过三巡,联句已然进入尾声,皇帝点了一名郎君作魁首赐下彩头,又勉励了几句。旋即,帝后便率先离去,将场子们留给了小辈玩耍。 江苒一时不查,贪了几杯那青梅酿,也有了几分醉意,她见四下风景清丽,便推说自己要去走一走醒酒,独自离开了席间。 藕园最以其盛夏的荷花出名,其布局乃是三面临河,一面通街,处处可见粉墙黛瓦,小桥流水,比起留园来说,更为小巧精致。 众人宴饮是在正中的厅堂处,而厅堂之外,又分东西两园,彼此之间以重楼衔接。 江苒出门略看了看,便往东园去了,一路曲折前行,可见两侧池水低回,藤萝野枝婆娑水面,池上莲花初绽,晚风一吹,便送来阵阵清香,显露几分幽情。 江苒趴在回廊栏杆上,借着池面凉风,努力吹散几分酒意。 却忽然听见有人在身后含笑叫了一声,“江四娘子”。 她诧异地回过头去,只见一名年轻的郎君不知何时靠近了自己,许是她有几分酒意,并未察觉。 如今两人便离得颇近,江苒不由有些不太习惯,略略靠后,方才颔首道:“这位郎君是……?” 那人不意她认不出自己,旋即便笑道:“某是闻景,先前我母亲才夸了娘子呢。” 江苒这才回过神来,明白眼前此人便是那宁国长公主的独子。她还记得对方看见自己宛如看见金矿一般的热切,因而对着眼前的闻景,也颇有些望而却步,此时便后退了半步,将两人之间的距离拉开,方才假笑着道:“原来是闻郎君。” 闻景见她面上因着些微醉意,原本雪白的面颊上略略染上两分浅粉色,将原本稍显清冷的面色中和了,愈发显出那不自知的艳色来。 他见了心下欢喜,便忽略了对方的冷淡,只是自顾自地道:“我这些时日,陪着母亲在城外的庄子上养病,依稀听说江相将女儿接了回来,倒是一直无缘得见,我旁的不太通晓,只是平日城中有趣些的地方,大多都十分熟悉,江四娘子若是得空,我也可以领着你四处走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