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不良臣(科举) 第30节 (第1/3页)
??那边几人怎么会信?其中一人还以为他是故意谦虚,甚至可能还有点害羞,于是先做了个表率,吟了首诗,并道让他千万不要推辞。 ??谢良臣原本就不耐烦与这些人多说,无奈对方实在太过热情,他无奈之下只好勉强应付。 ??而且现在看来自己要脱身还真的只能让他们对自己失去兴趣,于是想了想,道:“那好吧,那我就随便做一首。” ??说是随便,谢良臣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,他在勉强在脑中想了首五言绝句,念了出来。 ??所谓五言绝句,便是指每句5个子,总共四句的小诗。 ??这种文体的起源来自乐府,最早可追溯到民间诗歌,甚至还能划分到近代诗里,算是比较简单的一种诗歌题材,基本只要注意下仄起和平起就行。 ??不过虽是简单,要写好也难,因为字数有限,所以便要求作诗的人用字精炼准确,能在寥寥数语间便将所见、所想画面描述的栩栩如生,亦或是以小见大,见地深刻。 ??这些要求对那些著名诗人当然不算什么,不过谢良臣可没这个功力,他作的诗基本也就是勉强对仗工整而已,其他的实在是不必强求。 ??果然,几人听他念完,都面现尴尬之色,对视几眼,显然也是都觉得他做得实在一般,想夸都夸不出来。 ??“呵呵,谢兄这诗做得实在是......实在是质朴。”想了半天,终于一个人给出了评价。 ??谢良臣根本无所谓,闻言笑道:“光想这诗可就费了我不少功夫,我实在头疼得紧,几位要是还有雅兴,可继续寄情山水,只别再难为我了。”言罢,谢良臣朝几人拱拱手,终于告辞脱身出来。 ??见他过来,祝明源朝他眨眨眼,小声道:“良臣,你这么自曝其短,别人恐怕要小瞧你了。” ??谢良臣顺着他的眼色看过去,果然就见那边几人已经不再看他,反而谈论起了另一个人来。 ??此人正是今年县试的案首张敏。张敏比他只大三岁,自他得了案首,也开始有了些名声,再加上他刚得案首不过两月时间,此刻正是“当红”的时候。 ??“这样不是很好吗?”谢良臣无所谓的笑笑,有时候太过引人专注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。 ??见他完全不在意,祝明源也不说了,只问起自己之前被藏起的那本书来,“那《惊案》你找到了吗?” ??这次跟他来的是祝老爷给他买的书童墨砚,是签了死契的,从他到祝府起,他便归了祝明源管,所以祝明源也大胆了许多,问话本也不藏着掖着了。 ??谢良臣看他一眼,微笑,“快了。” ??自己这两个好友性格实在是南辕北辙,唐于成是没有紧张感考不好,祝明源则是临考前就很容易紧张,真就两个极端。 ??虽然知道他是想看话本放松一下,但是谢良臣也怕他现在沉溺进去,等府试的时候反而松懈了,所以只等暂时替他保管一下。 ??见他还是不给,祝明源哀叫一声,瘫坐在船舱的长凳上,做半死不活状。 ??旁边的唐于成见到了,好奇询问:“怎么了?” ??有人搭腔,祝明源又腾地一下坐了起来,问道:“你可看过易仁写的探案话本《惊案》?” ??这话本唐于成当然听说过,实际上他也在看。 ??不过与祝明源痴迷于其中的故事不同,他是喜欢这个作者的文笔。因为即使是写话本,这个作者却没有丝毫敷衍,整本书逻辑严丝合缝,笔触稳健细腻,甚至胜过许多普通士人的文章了。 ??甚至唐于成觉得,这作者肯定不是一般的文人,肯定是有功名在身,毕竟那文字功底绝非是只读了几年书的普通书生能写出来的。 ??“看过,只是不知这作者是何人化名,要是有机会,我还真想与他结交一番。”唐于成接话道。 ??“谁说不是呢?里头的慕连跟着包大人一起破案伸冤,多么的英雄气概!他不仅文武双全,而且义薄云天,作者能写出这样的人来,他自己肯定也是一个心怀侠气,时刻想着为民请命的君子!” ??“咳咳!”谢良臣原本正喝水,听到祝明源的话,到底没忍住,呛咳了一声。 ??这个世界没有宋朝,因此也就没有包拯包大人,当初谢良臣在抄书之余想着可以写话本挣钱,便打算将包青天的故事写出来。 ??不过因为他只记得一个陈世美,所以谢良臣只取了原型人物,至于其中的案子则是自己编纂而成。 ??成书之后他拿了几章原稿投给印书局,最终县里一家书局同意刊印出来,利润五五开,若有加印再另算。 ??原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