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18节 (第2/3页)
过啊。 ??能让媳妇儿特地去了解,那岂不是……??? ??娘诶,亲娘诶。 ??他儿子过几年就要出去挣大钱了? ??一年三万两? ??更别提漕运上南来北往的买东西捎东西得多方便? ??吴氏人还坐那儿,魂魄已经出窍了,脑子里就是一箱箱的雪花银。心说这安排好,干个三年能把孙子孙女的聘礼嫁妆全挣回来,那就不愁,再也不愁了。 ??姜蜜扶额,她看屋里没别人才说了两句,说完婆婆飘了。 ??“回神了娘,我听相公说那些瞎猜的,当不得真。过我嘴,如您耳,可不能再给其他人知道,否则我以后就真不敢再说什么。” ??“媳妇儿放心,我知道,你还不相信老太太我?” ??姜蜜又看向砚台。 ??砚台一下坐正了:“娘放心,不该说的我一句不会往外说,我口风紧着呢。” ??第156章 ??卫成回家来就感觉他娘看他的眼神热辣辣的,偏吴氏又没说什么,他也没追问,等用过晚食,卫成领着宣宝去认字读书,教完当天的功课才抽空同姜蜜闲聊了会儿。 ??看老爷太太有话要说,张嬷嬷主动抱走福妞,出去还不忘交代闲杂人等退开些。 ??人出去的时候,卫成还不疾不徐饮了几口茶,估摸差不多了才问:“府上出什么事了?” ??“不就是正常过日子,能出什么事?” ??“娘今儿个神情不对。” ??“……”姜蜜不好意思笑笑,略侧过身面对他说,“这赖我,今儿不是收了郭大人的信?我跟娘和砚台闲聊了几句,从郭大人还在南边任县令说到相公。” ??“说我?我估摸要在通政司待个三五年,有什么好说?” ??“说的是三五年后……” ??卫成是不太会同姜蜜说朝上近来在闹什么,皇上又想做什么事,但要是同自己有关,并且会直接影响府上,他会提。最近两年的几起事件让皇上对很多地方官员产生了怀疑,就琢磨着如何才能解决媚上欺下鱼肉地方的贪官污吏。不说解决,不能让他们认为天高皇帝远谁也管不着就肆无忌惮。 ??如今京城这边要了解地方上的情况通常都得通过官员上京述职,朝廷是设立了监督检举制度,不过就算一地百姓真的苦,苦不堪言,要揭发官员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。 ??没有路引你无法远行,要把希望寄托在本地的其他一些官员身上,希望他们行义举拯救大家,这也是很为难的一件事。 ??只要答应做这事,就要承担很大风险,办成了都可能换来报复,没办成下场一定惨。有些官员他不做坏事,但他也不想管这闲事,很怕引火烧身给全家招来大祸。 ??就那话: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。 ??自问没那能耐,他就只想尽本分,我做好人,别人做不做我不管。本事得足够的大才能去影响天下人,让大家都行善举。 ??包括煤城宋家大案和治水工程偷工减料案,这两起让皇上意识到地方上官官相护齐心协力一起发财的现状,现实的情况甚至比他想的还严重,他眼下最关心的倒不是怎么才能把所有贪官都揪出来,而是在反思当朝制度。皇帝会认为,会酿成这个悲剧是不是制度上的不完善? ??在任免官员这一块儿,朝廷给吏部的权力太大,吏部却有些不作为。 ??按说他们不仅负责任命,也要负责升降、调动、考课甚至罢免……要分辨出哪些是好官,哪些是坏官,提拔好的,贬斥坏的。贬斥之后还是死不悔改的就不应该再给机会,当直接罢免。 ??朝廷有制度,实施起来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。 ??皇帝同几位心腹大臣分别商议过,给他思路的还是卫成。卫成说他觉得是吏部权力太大,监察力度不够。京城这边要了解地方情况不能寄希望于官员述职,你让他自己说,他睁眼瞎说又怎么样?还是得有个特殊的职权部门上各地巡视,看地方官怎么办事,听听百姓说了什么。 ??同时还应该设下惩处方案,因为吏部不作为或者说看钱办事酿成悲剧的,朝廷同样要对吏部追责。全天下都知道有人着便衣奉命巡视地方,却不知道负责巡视的官员人到哪儿了,来没来本地。那地方上总该会收敛一些,无形之间也达到威慑的效果。 ??“朕不明白,爱卿说应该派官员监察地方,都察院不就在做这样的事?” ??“都察院派去地方的监察官看到的永远不会是地方实情。” ??“这话从何说起?” ??看皇上眉心都皱起来了,卫成讲他不是信口开河,几年前他曾经在宿州府学读书,在那里见识过监察官巡视地方的阵仗。真的